2018 SMALL IDEA 课题05

集馆
STUDIO规模

人数:8 - 12 人
难度:高级
专业:建筑设计
针对人群:大三及大三以上,对项目感兴趣的同学

授课形式
线上+线下(3-5天,上海)

已完成

项目背景

PROJECT BACKGROUND

创作在本质上是一种个人化的主观表达行为。事实上,对绝大多数领域的创作者而言,作品的首要功能在于协助创作者认知自我,在获得较为清晰的自我认知后,创作者再次投入创作活动时常会使作品拥有更加精准动人的力量。“集馆”课程以上述观点作为教学方法论及目的,以“集”这个抽象行为作为媒介,通过关注本体性的空间原型来探讨作品与设计者个人三观的关系,最终构建一个架空的自我叙事体验。

“We are what we collect, we collect what we are.”

作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具有的本能,针对某类事物的收集行为是人类对世界探索欲和占有欲的集中体现,也是收集者个人精神意识的外化反映。如同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museum)肇始于欧洲贵族陈列奇货的私人珍宝屋(kunstkammer),我们身边大量的公共建筑类型都可以被视作收集行为的产物:美术馆之于艺术品、图书馆之于书籍、动物园之于动物、植物园之于植物、墓园之于遗骸、银行之于金银……,如果将概念扩大,那么从药房、餐厅、买手店,到科幻故事里的记忆档案馆,无一不可纳入集的空间轮廓中。于是,重要的不是集什么、在哪集、为何集,而是谁在集。

以集鉴人,以人造集。

 

项目概况

学生将通过释义课题、自定功能、自选基地、提出概念、分析先例、编制任务书、设计空间原型(Parti)、初步设计、深化设计等步骤,以及每周各一次的一对一辅导与集体评图来逐步认知自己设计观与价值取向间的关系,通过分析自己的设计来剖析自我,再反过来用自我认知推进设计方向,在这个循环过程中完成一次自省式的个人对话。

课程导师

LECTURER
Lecturer J
GSAPP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硕士(Honor Award for Excellence in Design)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建筑)学士(一级甲等荣誉)

导师介绍

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硕士,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建筑)学士(一级甲等荣誉),作品曾获得哥大Honor Award for Excellence in Design, Lucille Smyser Lowenfish Memorial Prize,以及 Paul Katz KPF Honorable Mention等奖项,并发表在深港城市\建筑双年展、KooZA/rch、Gooood及哥大GSAPP年刊Abstract等展览及媒体上。多次获邀担任哥大评图嘉宾,曾就职于纽约SHoP、ODA、香港Rocco、北京OPEN等事务所。

课程安排

SYLLABUS

 

授课时间

6月18日进行公开开题,7月05日课程正式开始,连续5周,有意向的同学可咨询获取详细课程方案

学生评价

SYLLABUS

更多SMALL IDEA课程

十一超级集训,你们期待已久的AR城市实验终于来啦!| 2050 Future City 未来城市 基于AR交互的智慧城市空间研究

2050 Future City 未来城市 基于AR交互的智慧城市空间研究

2020暑假Studio | Werewolf狼人映射,二元性背景下的异质办公空间

Werewolf狼人映射,二元性背景下的异质办公空间

暑假集训营:切割机的前世今生 ▎SMALL IDEA 04 暑假课题 开放报名

暑假集训营:切割机的前世今生

暑假集训营:城市独行者 • 人与空间的边界效应

城市独行者 • 人与空间的边界效应

暑假集训营:定格理想城 ▎SMALL IDEA 02 暑假课题 开放报名

暑假集训营:定格理想城

免费在线咨询

我们1-2个工作日内将与通过筛选的同学取得联系,或者直接添加教务老师微信studio0101进行咨询和评估